400-996-1215

    服务热线(早9:00-晚23:00)
    首页 >  心理资讯 >  心理热评

    长沙心理咨询 | 已婚女老师出轨16岁男学生:聊聊“师生恋”背后的心理动机

    2024-03-15740次阅读

    前段时间,上海一中学女教师张某“被丈夫实名举报出轨16岁男学生”的新闻引发公众热议。

    据悉,张某的丈夫在多个群内晒出了长达十几页的露骨聊天记录作为证据,指控妻子与未成年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。

    当聊天截图在网上疯传时,大量的人涌进评论区吃瓜、调侃、求聊天记录和视频,看过女老师的照片后,又有些人觉得这个男高中生颇有艳福,甚至羡慕他在高中能遇到这样一位愿意“言传身教”的美女老师。

    这种乱象的背后,折射出的是社会的刻板印象。

    一方面,人们习以为常地将女性看作“性资源”,而男性则天然被视为性资源的“猎取者”;

    另一方面,在性之一事上,男性不会吃亏的刻板观念由来已久。

    可扒开“花边新闻”的外衣,小编看到的却是:一个已婚女性,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,在深知对方未成年的情况下,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,毫无道德地引诱、挑逗,让一个未成年男孩就此沦陷在“师生恋”的错位关系中。

    代入一下男孩家长的立场,不知该有多痛心。

    毫不夸张地说,如果这件事没被其他人发现,这个男孩很可能会迷失在违背道德的关系中,不仅学业生涯受到影响,恋爱观、婚姻观也可能变得畸形。

    代价如此大,风险如此高,后果如此严重,为什么教师和学生还要这样折腾?

    今天,就让我们结合这个故事,聊聊“师生恋”背后的心理根源、存在的问题和家长的应对方式。

     

    1.“师生恋”背后的心理根源

    按常理来说,教师就算再爱自己的学生,也会因职业的缘故避嫌,那为什么有些老师还会冒着被辞退的风险和学生发展出恋情呢?

    有网友说,可能这个学生是个官二代或富二代——这种理由从逻辑上来说有太大的漏洞,因为持有资源的是学生家长,如果被家长发现了,这简直就是一场动则身败名裂的豪赌。

    所以,我更倾向于将这位女老师的这种行为归于以下3种心理:

    其一是欲望使然,图个刺激。师生恋是一种禁忌,而打破禁忌本身就会带给人一种刺激感,对于一直以来循规蹈矩生活的人来说,这种刺激感只会更大;

    其二是在婚姻中受挫,情感需求未被满足。比如和自己的伴侣没有感情,关系不好或性生活不和谐,这时刚好自己的学生能满足她的某些需求,让她感受到情感上的支持;

    其三是享受权利和控制带来的优越感。在这段师生恋中,女老师只需稍加引导,就可以操控对方的情感,轻易获得男孩的追捧和爱。此时女老师所享受的不仅仅是性和爱,更是绝对掌控的权利带来的快感,这未尝不是一种全能自恋的体现。

    那对于男学生来说呢?

    一方面,衣食无忧的生活让他们的身体发育提前,网络世界又让他们可接触到的信息面更加广阔,是以当代青少年早早就开启了“食色性也”的模式。

    另一方面,进入“心理断乳期”的青少年,自我意识开始高涨,时常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够懂他们,但又对异性有着强烈的兴趣。

    如果此时出现一位温柔美丽、富有才华和人格魅力的成熟异性,而且还愿意理解和尊重他们,为他们提供关心和支持,这就可能让青少年在潜意识中对对方产生一种朦胧的、混杂着依恋和崇拜的情感,进而导致师生恋的发生。

     

    2.为什么师生恋很难说是“两情相悦”?

    师生恋的最大问题,在于我们无法确定双方有多大程度是两厢情愿,又有多大程度是迫不得已,因为他们存在着多重关系,而权力不对等的师生关系,必将影响两人在亲密关系中的相处模式。

    在这里提到的多重关系,其实可以类比心理咨询中的多重关系——如果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,和来访者或来访家人发展出亲密关系,这是不符合咨询伦理守则的。

    即便这种行为发生在结束咨访关系三年后,心理咨询师仍要仔细考察该关系的性质,确保不存在任何剥削、控制和利用的可能

    咨访关系尚要做如此规定,更何况地位本就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呢?

    教育制度赋予教师权力,小到作业批改、成绩评定,大到毕业证书、保研推荐,都是横亘在师生之间最现实的不平等。

    除此之外,教师的人生经验、知识积累、学术成就也带来了话语权上的不平等,这使得教师可以策略性地塑造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,并在师生互动中处于主导地位。

   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,权力也是最重的镣铐。

    身处在权力关系中时,你将很难辨别自己的真心,因为权力是一种天然的优势,它能够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光环效应,把不爱也伪装成爱。

    单就这些问题来看,我们都有必要更审慎地对待“师生恋”,而不是只顾着高喊“恋爱自由”。

    一个面对老师的学生,不会自由;

    一个面对学生的老师,也无法保证自己不滥用权力。

    因为老师面向的是整个班、甚至整个年级的学生,当她与某个学生发展出恋情时,难保不会以公谋私,做出什么有失公平的事来,损害其他学生的利益,阻碍教育公平的实施。

    归根结底,禁止师生恋并不会妨碍人们自由恋爱,如果是真爱,完全可以等结束师生关系后再开始恋爱。

    打着“两情相悦”的幌子,用欲望和权力的混合物引诱未成年人,本质上还是在满足自己的私欲。

     

    3.如何处理孩子对老师的爱恋?

    尽管师生恋发生的概率不高,但任何一个青少年遇上这种事,所经受的折磨都是成倍的。

    就像电影《教师情事》里的男高中生Eric,因为和女教师互生好感,开启了一段见不得光的恋情。

    最后这段关系被曝光,女教师家庭破碎,余生不得涉足教育行业,Eric也因外界的流言蜚语陷入极度的羞耻和痛苦中,不仅患上了抑郁症,还始终无法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。

    多年后,两人相遇,女教师以为学生会记得自己的温柔,可谁知已经成年的男孩愤怒地质问她:“当年你为什么要那样对我?我那时还是个孩子!”

    一句悔不当初,也许是所有失控的师生恋的最终结局。

    那么,如果涉世未深的孩子真的陷入了对某位老师的迷恋中,家长又应该怎么办呢?

    首先,我们需要以过来人的身份去理解个中情感。

    在学生时代,每个人都会遇见几个看起来“闪闪发光”的人,他们可能学识渊博、样貌出众、极具人格魅力,而教师凭着其阅历和学识,往往更容易成为学生理想化的投射对象。

    这种青涩朦胧的情感与恋爱的感觉很像,实际上也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移情——因为老师的温柔和善解人意,学生可能把过去对其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的身上,误以为产生了爱情。

    其次,要教会孩子验证和消化自己的情感。

    青春期的孩子,对老师产生某种依恋、崇拜,甚至是性幻想,这些都是正常的,家长要引导孩子用平常心去面对,而不是羞耻、压抑和自责。

    同时,可以让孩子更全面地去了解和评价老师,每个人都有展示出来的一面和缺点,也许孩子只看到了对方最理想化的那一面。

    最后,评估这种感情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影响。

    必要时,可以和老师进行谈话,表达自己的担忧。

    也可以为孩子寻找一位心理咨询师,在咨询师的帮助下,让孩子渐渐明晰自己的这份情感,进而做出最适宜的决定。

    心理咨询